心生命

因與果
Posted on 07.15.11 | by emptikloud

問題不在你思考以前出現,而在以後。假使你珍惜當下這一刻,你會發現所有的事情都是美好的。當你開始思考的時候,問題就回來了。

你會說,假使我不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又如何去解決它呢?其實,解決方法並不是思考而得,而是當情況發生而你去自然地回應時出現的。

那麽思考有沒有任何用處呢?有的,非常有用,可是你得根據情況適時地思考或停止思考。食物只有在你有節制地吃時才能滋養你,要不然你會撐死。

是修行的時候了!
Posted on 07.08.11 | by emptikloud

妙參和尚在新書《本來清淨》裡寫道:

當你覺得自己被外界環境束縛,其實你是被自己的心念束縛。

你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意識到這個真理了嗎?你能識別那個心念然後放下它嗎?是修行的時候了!

有還是沒有
Posted on 07.01.11 | by emptikloud

一天,一個在家修行者到廟裡來見禪師,問他:

「有天堂與地獄嗎?」

「有。」

「有佛、法、僧嗎?」

「有。」

他繼續問了許多相似的問題,而師父總是回答「有」。在家修行者有點茫然,說:

「師父,恐怕你搞錯了。」

「你遇到過覺悟的老師嗎?」

「有,我遇見了經山法師。」

「他怎麼講?」

「他說什麼都不存在。」

於是禪師問:

「你有沒有太太?」

「有。」

「經山法師有沒有太太?」

「沒有。」

「那難怪他說什麼都不存在。」

 

維持清新心
Posted on 06.28.11 | by emptikloud

禪修用的是初學心,初學者的清新,活生生的心。有時我不明白,怎麼可能重新得到初學心,因為打坐是要把心放在一件事上的,這看似一種停滯的用心方法。

人們會以為修初學心是去移動本心而使它變成「新心」,其實最好的方法剛好相反。經過重複我們才能發現並溶解本心的習慣性傾向。

一種禪修方法是問「誰?」,問時你會感覺迷惑,而且心是開放與清新的,因為它剛剛從不知的狀況出來。可是最終心會失掉它的開放性,而又回到普通的妄想與迷惑狀態,於是你再問「誰?」。這種修行方法的力量在於問題,而不在於字本身。把問題留在心裡,我們便可以淨化心,了解它的本質。可是只有當你一直問這個問題,就像第一次問那樣,問題的力量才會來臨,換句話說,你用初學心來問。在問了一百遍、一千遍以後再去維持問題的清新性實在不簡單。一旦問題「誰?」變成了字「誰」,就沒有用了。

問題變成字的原因是習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家附近開了幾年的車後就不會再注意到新的東西。習慣是給現實加上標籤的心作用,而你的心就不再關注事情了。一旦停止關注事情,你就成了夢遊者,機械地活動。你有沒有經歷過下班後開車回家,將車停到車庫後,你完全記不得你是怎麼開回家的?或者你坐在墊子上問「誰?」,「誰?」,然後發現自己只在說這個字,並沒有真正的意願去尋找答案?你有沒有辦法每一次都像第一次問問題的時候那樣保持問題的新鮮感?你能不能像第一次呼吸那樣去感受每一次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