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

要寻求自我提升吗?
Posted on 04.14.11 | by admin

你要提升自己吗?是的。那么我们必须了解无常的含意——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中。念头会变,我们的身体会变,环境会变。人们害怕他们会失去一切,包括他们的生命。这是当然,这就是无常,一切终将会消失,包括你的生命。当我们谈到无常的关念,一方面是有点消极,因为一切终将消失,另一方面则非常积极,因为每一刻我们都有机会改变我们的人生。

但是如果你了悟无常的真正意义,情况将会截然不同。时时刻刻都在改变中,也就是说时时刻刻你都有机会改变自己。如果我们能够接受无常,我们就容易放下,因为我们甚至无法持有任何事物哪怕一秒钟的时间。如果每件事物都是永恒不变的,我们也就永远无法改变自己。当下是最好的机会,不要把任何事情延迟到“明天”。把握住这个机会,立即作出改变。

想要修行吗?
Posted on 04.14.11 | by admin

我应该还是不应该修行?我的一些朋友这样问我。我的浅见是如果它可以改善你的生活品质或为你创造出有益现实的话,那就去做吧。同样,妙参和尚在书中也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指引。

“一般人认为修行就是收敛自我,就不会自由,因为修行会有很多限制与不方便。然而,试问自己,若不修行就会有自由吗?若不修行就没有限制吗?其实这是显而易见的自我作祟,虚妄自我不断寻找外在的依靠,而外在条件始终在变,导致虚妄自我不断失去依靠,同时又被虚妄独立感所驱使,疲于奔命寻求新的依靠。

落实用功会使生活得到全面的改善,心也会变得非常清晰细致,要成为一个好的禅修者,就必须像农夫一般辛勤耕耘,问耕耘更要问收获,收获不对就必须检讨耕耘的方法,重新再耕,这才是负责的态度,也才是面对事实。”

改变念头,改变人生
Posted on 04.14.11 | by admin

妙参和尚的精辟智慧将改变你的人生

“无论经历任何事物,人总会以习惯性念头所构成的自我中心予以过滤或评价。换句话说,人不自觉地被自己的思维模式驱使,对于特定人、事、物会不自觉地生出相对应的感受与评价。然而这些评价是扭曲事实的看法或解释,所有对于事实的解读,都是透过自我中心的念头分别而生出。举例来说,当遇到自己不满意的现象时,必然习惯性地感到“生气”,并视之为“坏的”经验,之所以会有如此的直觉反应,是因为眼前的存在与内心的成见定义的落差起了交互作用,这落差让定义的念失去依靠,让心波动起念而成情绪。

事实上,念念是转机,念念是独立,念无根、念起即灭,在起了前念之后,可以起出无限可能性的后念,或者说无限的方向性转折,自由的心不会有特定的串连起念方向,不会因前念如此而必然生起如何的后念。然而,由于习气而起了定义的念、不满的念、生气的念,并持续起生气的念而造成生气的情绪,是习气让自己的起心动念遵循着特定的方向作用。所谓习性或不自觉的起心动念模式,就是指心被某种念头黏附,并且当这个念头出现时,必然会连接且不自主地起与该念头相应的族群念头,所以习气也就是起心动念的方向惯性力。”

活泼的心通彺事实
Posted on 04.13.11 | by admin

大多数时候,我们心中充满着自己的判断。我们总在为我们接触到的人与境遇下定义,我们活在我们自己的定义中。令人悲哀,但这是事实。妙参和尚在他的新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为何我们是现在的样子,及为什么活泼的心很重要。

“心若有弹性,就较易学习和消化新资讯,无论这新资讯是好或坏;相反地,如果心中早已充满了想法、信念,当新的观念被提出时,心仍旧会依着原有的习惯,对新资讯加以过滤分别,并试着将新的资讯与旧有的知识链接而做出反应。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上述的观念,有位学人去参访一位开悟的禅师,他问禅师:‘心长得什么样子?’禅师回答:‘如果我告诉你事实,你不会相信我说的。’这个人回答说:‘师父,我当然相信您。’ 禅师说:‘清净心就像一个大怪物,有三个头、很多双手脚,而且很丑。’ 禅师的回答令这个人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根据他阅读过的经典,心没有形相、充满宇宙,而且可以呈现所有的存在。于是这个人对禅师说:‘您给我的是错误的答案。’ 禅师说:‘我已经警告你,如果我告诉你事实,你不会相信我,打鼓看来君不见。你应该要问的是,为何无法认取当下?’禅宗说‘当面错过’,在这个故事中,这位禅师以体证的现量境试着点化学人,示以真相,阻断其妄想习气思维而婉转回头,但此学人抵死不放,续以虚妄想像,因此充满成见缘心的个体很难反观自性、照取实相。

一句话:‘视而不见’。禅师想以自己直接经历过的对真理的了解来为学生描述真理,切断学生的思想,让其心能往内看,从而来揭示真理,使他终于可以打开心灵的内在的东西。不幸的是,学生紧握的妄想的力量太强,使他继续沉迷于虚假的想像。任何人如果固执己见,就极难看清自心的本质,因而难以悟出真理。”